清宮典藏佛經中的《秘殿珠林》「印記」
《秘殿珠林》二十四卷,是一部專門記載清朝宮廷收藏之佛教與道教經典、法書、繪畫的目錄。清乾隆八年(1743),由張照、梁詩正、勵宗萬、張若靄等奉敕編纂,次年成書。乾隆五十八年(1793)增補《秘殿珠林》續編,由王杰、董誥、彭元瑞、金士松等奉敕編纂。嘉慶間,又收集前編、續編未收錄的順治、康熙、雍正、乾隆四朝宸翰作品,再加上嘉慶皇帝御筆書畫、臣工所進獻及舊編缺收者千餘件,於嘉慶二十一年(1816)編成《秘殿珠林》三編。
以初編為例,卷首有凡例、總目,每卷之前又有細目。卷一為世祖、聖祖、世宗、高宗四朝宸翰;卷二、三為名人書釋氏經冊;卷四、卷五為無名氏書釋氏經冊;卷六為名人書釋氏經卷;卷七為名人書釋氏經軸及無名氏書釋氏經軸;卷八為名人畫釋氏經冊及無名氏畫釋氏經冊;卷九、卷十為名人畫釋氏圖卷;卷十一為無名氏畫釋氏圖卷;卷十二為名人畫釋氏圖軸;卷十三為無名氏畫釋氏圖軸及名人畫釋氏合卷;卷十四為名人書刻本釋氏經冊、舊刻本釋氏經冊,繡線釋氏經冊、繡線釋氏圖卷、繡線釋氏圖軸與刻絲釋氏圖軸;卷十五為名人書道氏經冊及無名氏書道氏經冊;卷十六為名人書道氏經卷;卷十七為名人書道氏經卷、無名氏書道氏經卷與名人書道氏經軸;卷十八為名人畫道氏圖冊、無名氏畫道氏圖冊與名人畫道氏圖卷;卷十九為無名氏畫道氏圖卷;卷二十為名人畫道氏圖軸、無名氏畫道氏圖軸與名人書畫釋道合卷;卷二十一為舊刻本道氏經冊、繡線道氏圖軸與刻絲道氏圖軸;卷二十二第一部分是臣工書釋氏經冊、經卷、經軸、第二部分是臣工畫釋氏圖冊、圖卷、圖軸,第三部分是臣工書道氏經冊與臣工畫道氏圖冊;卷二十三為御書石刻釋氏經典、御書石刻道氏經典、御書木刻釋氏經典、御定刻本釋氏經典、御定刻本道氏經典;卷二十四為供奉繪圖、供奉經典。
上述篇卷次序,除卷一和卷二十三、二十四外,原則皆為釋氏在先,道氏在后,且先書后畫,再來是先名人後無名氏,再下是依冊、卷、軸排列,最後才分上等與次等。其先釋後道是參考南朝蕭梁阮孝緒(479-536)《七錄》之例,先書後畫是一般鑒賞家之通例。其它如用紙、墨色、標題、款識、印記、題跋、高廣尺寸等,相比明趙琦美《鐵網珊瑚》、明郁逢慶《書畫題跋記》等書,體例可說更為詳盡。而專就收錄釋、道書類作品而言,此書則為首創之作。
所謂「印記」,指的是「藏書印」,也有人說是「藏書章」或「藏書印鑒」。藏書印是「鑒藏印」範疇內(因鑒藏的對象還可以包含書畫藝術等品項)的一種。若是經書被《秘殿珠林》收錄,一般都會有「乾隆御覽之寶」、「秘殿珠林」、「乾隆鑒賞」、「宜子孫」、「三希堂精鑑璽」等五方印記,如宋寶祐元年張即之寫本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。另,若是被《秘殿珠林》續編收錄,除了上述五方印,還會再加上「秘殿新編」、「珠林重定」二印,如宋紹興九年刊本《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》。再者,若為《秘殿珠林》三編所錄,則會鈐上「秘殿珠林」、「宜子孫」、「三希堂精鑑璽」、「珠林三編」、「嘉慶御覽之寶」、「嘉慶鑑賞」等印,如清宮阮元泥金寫本《無量壽佛經》。需特別說明的是,乾隆皇帝之後,這些經書在宮中仍持續典藏,之後的皇帝也會加鈐其專屬印記以表曾經御覽,如「嘉慶御覽之寶」、「宣統御覽之寶」等。